第(2/3)页 拥兵厚恩赏,人心尽可收。黄河逐北定,千载亦长流。” 谢万(字万石)道:“兄长何必拿赵括、关羽当做比较,我带兵严明,赏罚有序,岂是赵括、关羽可比?” 谢安道:“四弟都督诸军,身为主帅,理当厚待诸将,礼贤下士,以取悦军心。万不可任性高傲,使人生厌。” “兄长多虑了,江东诸将,皆自恃才高,屡次北伐,屡屡失利,唯我出山,定能扭转乾坤,重整河山。” 庾希说道:“安石兄,的确多虑,我江东才子,唯有万石文武兼备,智勇双全,两军交战还看才智,又不是脾气,何必多心。” 旁边又有一位赴宴高士,名叫阮裕,阮裕与谢万(字万石)是深交好友,说话也从不避讳,便直言道:“万石脾性,真乃新出门户,笃而无礼”。 谢万道:“无礼怎样?各营主将,原本就是一群莽夫,杀人之人,与屠户何异?你不骂他,岂能镇住众将?” 众人听得,也觉得有些道理,毕竟出生入死,统帅太过文弱,镇不住众将,最年长的便是王羲之,王羲之劝道:“为将帅者,关爱兵士,同甘共苦,不可小看这些鲁莽之夫。” 谢万道:“诸公皆为读书人,又有几个如我,久经战阵,出生入死。来,来,来,诸公还是饮酒赋诗,莫错过此情此景。” 王羲之一看谢万心气甚高,便说道:“万石若严以用兵,不如拜三哥谢安为军师,言听计从,兴许有助。” 谢安一旁言道:“不可不可,我乃淡泊名利之人,寄情山水尚可,参赞军机,岂敢妄谈。” 王羲之道:“安石名望,苍生皆知,安石不肯出,岂不辜负苍生所望。” 谢安觉得王羲之抬举的太高,只是笑笑说道:“如此高看,谢安实不敢当,我敬一盏酒,先表对羲之兄谢意。” 众多名士,在玄武湖畔饮酒赋诗,直至晚间,各自散去。真见得: 谢万傲言轻众贤,湖光尤伴酒香筵。 微醺三盏论高下,唯有蝉虫鸣未眠。 晚上回到府上,谢家三兄弟老三谢安、四弟谢万、五弟谢石,共处一室,老四谢万道:“今日观群贤,唯有三哥,器宇不凡,机敏过人。” “四弟如此奉承,为兄到是不敢应了。” 谢万道:“小弟之所以在玄武湖畔大宴群贤,正为军师人选。” “四弟北伐,群贤之中,还寻不得如意军师么?” “庾希高官当做,春风如意,难为我所用;王羲之寄情山水,偏于文弱,难掌兵事;桓豁,太后裙下臣,为世人所嘲笑。能为军师之人,小弟之意,非三哥莫属。” 谢安一听,并无心出征,便推辞道:“为兄隐居多年,不问世事,哪里当得了军师。” “兄长胸藏韬略,大智若愚,为世人低估。若我兄弟三人,文才武略,同心北伐,何愁燕军不败,功成之日,必能名扬天下,我谢氏一门,也可彪炳青史。”谢万道。 谢安道:“四弟应知,为兄乃不慕官禄之人,闲云野鹤,本就无心仕途。” “有何不可?”谢万道:“江东兵马,皆有小弟统领,今已造册,我这便去取,请兄长一观。” 谢万起身,去拿点将名册,趁着谢万离开,五弟谢石言道:“此番军师人选,非三哥莫属,不可推辞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