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7章 文朝周边外族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太子这次平安返回,文朝对于内部的整顿也会开始,不然,我朝当真岌岌可危了。这些事情,与我说来,也是一次机会。再者,苏杭倭寇还在,蛮族军和平倭军在苏杭与之相持,我也得去苏杭的。”

    陈羽霏告诉他,已经将蛮族军和苏杭抗倭的事告诉韩家这边,杨继业也不瞒着。

    “你小小一个举人而已……”韩新勇冷笑着说。

    “二哥,我在苏杭和垣武城都开办学堂,名叫知书堂。知书堂挂有联: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何况,我目前也有这份力量来做好这些事情,为国也好,为民也好,还是为了我自己,该去做的事,肯定会去做到,做好。”

    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?”韩新勇说,对于他所受到的教育而言,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逆反。

    “二哥,这也是圣人之言。不过,后世这些儒生,改变了圣人之意罢了。”杨继业觉得,与韩新勇论这些或许是最好的说服对方的方法。“圣人之学,是六艺并进;圣人对于德怨之论,也是以直报怨;圣人之学轻君而民重,只有法家之人,才是君王独尊……”

    虽然杨继业对圣学的研究不多,但对于后世的一些讨论,他还是能够理解的。放到文朝来,面对韩新勇这个进士,说这些话,说服力强不强难说,但至少韩新勇不会驳倒他。

    在文朝,本身就士林与皇权并行,只看谁偏重一些而已。杨继业所说的核心,在文朝是正确的,韩新勇自然无法驳斥。

    “二哥,我准备在苏杭那边办知书堂之后,再开办知物堂和知兵堂,这些学堂以后开办扩散而去,京都那边也是计划做的,只不过,杨家暂时不能回京都,就得等几年了。”

    “何为知物堂?”韩新勇自然不明白。

    “人知物,才能掌握一些技巧,研究更好的新物品,为人生活所用。我举一个例子,二哥,人当初是用手足农耕,后来知木棍、石块,便用之;再后来,知青铜、铁器、钢材,才有这些用于我们的每一方面。这就是知物堂要做的事情……”

    两人讨论这些事情,韩新勇的心情也在逐渐地变化,这个未来的妹夫,才十七岁,功名不过举人,但他心里所想确实不是平常人一致。讨论一阵,韩春妮也得知杨继业到了,出来见面,杨继业对韩春妮也表示了道歉的意思。韩春妮不说什么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