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0章 死亡线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还是先放倭寇前行,到三十步后,火枪兵才开火。不过,这次倭寇也有了经验,一听到轰鸣之声,全都趴下,躲避受弹面。

    另两路的倭寇,见中路竹筒枪声轰鸣,便发足准备往山上冲,避开了竹筒枪的轰杀,他们真的不怕对拼对砍。

    谁知才跑几步,两边的火枪兵也开火了。虽说火枪兵没有先前那么射击密集,蛮族军这边也知道,倭寇接下来肯定在分头进击上做文章。火枪兵也分散成三队,左中右各两百人,每一次开枪军兵只有六十人,对倭寇的威胁就小一些,让倭寇有更多勇气来冲阵。

    果然,听到枪声并不密集,虽说火枪兵的射击这时候不再像一开始那样,三排枪后会有停顿,但三排枪射击的速度得以控制后,几乎成为匀速射击,相应的间隔着,是倭寇冲阵的最好时机。

    但只要的时机实际上倭寇不可能把握得到,军兵们不停地开火射击,迅即装弹,整个程序熟悉之后,使得射击的密度也在逐渐提升。

    倭寇的冲阵确实在不断地逼近阵地,但倭寇倒下的人也在堆积。伤亡的提高,不断地刺激冲阵的倭寇。但倭寇督阵的人马,见倭寇逼近了敌人,不想放弃。

    接连不停的轰鸣声,每一声响都是一条生命的终结。冲在最前面的倭寇,总是跑几步就被射杀,这让跟在后面的倭寇胆怯,犹豫着要不要往前冲击。

    枪声有序地循环起来,使得火枪兵对这样的战斗变得机械、变成一种反应行为。这样的情况下,射击的效率越高,倭寇的伤亡自然就更大。

    最初,倭寇以为只要冲破这样的封锁,“只拿军”的竹筒枪威力强大但人数不多,射击也不密集,完全可在间隙中找到推进的机会。

    而他们拼死前进,也确实将双方的间距由原先的四五十步,拉近到三十来不。这点距离,在作战中不过几个跳跃,两三个呼吸之间就抵达。

    然而,连续轰鸣声,使得最前排的倭寇总是倒在枪弹下,后面露出来的倭寇即使第一时间往前冲,依然压缩不了多长距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