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9章 大将军指挥不动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蛮族军不忍见这番惨状,往宁府府城推进,所过之地,会施粥放粮,让宁府村寨及流民,能够苟延残喘,活到秋收……”

    刘潇杰说着,将信件递给于连欣。于连欣读过,感叹一声,说,“杨咏石之心怀,蛮族军又如何不拼死向前?不过,杨咏石也不是鲁莽之人,蛮族军勇猛用命,只要没被倭寇围住,总能够找到凭险而守,与倭寇一战。”

    徐金胜对于已经成为事实的情况,心里极为不满,但杨继业那种救民于水火,他又如何说得出蛮族军违抗军令之事?

    “如今,平倭军和苏杭地方该如何接应蛮族军,才是我们最紧要之事。”徐金胜说,“平倭军的战力本来就弱,分开来,力量更弱,倭寇更有可乘之机啊。”

    “大将军,平倭军重兵集中于绍府、宁府边界,随时可应接王府军。武夷土兵在台府,也可威慑台府境内的倭寇。至于王府军和蛮族军的具体战况,我想,未必是平倭军都开过去是上策吧。”于连欣说。

    对于平倭军的定计,刘潇杰不会过多参与。他到平倭军中来,主要是协调地方与平倭军之间的关系。有何多事务,需要注意一个人来处理。特别是军需方面的,没有地方大员看着,地方上未必肯按数运送。

    一旦平倭军没有得到补给,这些军兵在外乱起来,吃亏的依旧是苏杭地方。

    对于蛮族军所说出的理由,徐金胜也不好直接反驳,但平倭军就这样子,面对倭寇,谁敢说能够不败?

    蛮族军只有三千人马,一旦被围困,然后,倭寇围点打援,说不定所有平倭军都要栽在宁府。这样的局面一旦出现,谁来担负责任?

    实际上,这时候任何理由都没用。徐金胜面对这样的局面,除了愤怒、除了想骂唐俊词等文人祸害,当真没有别的办法。

    纵然不甘心,如今蛮族军已经行动,中军这边哪怕下令,责成蛮族军返回绍府,估计蛮族军也不会听命。

    文人不知军,以为杨继业这番仁慈之念,道德恩泽,苏杭的人就能够少死很多人?可蛮族军一旦被围歼,苏杭的倭寇会更加猖狂,会连续攻占很多城镇,甚至杭城都不一定保得住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