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9章 招人手-《一品权相》
第(2/3)页
整军的时间,没具体定下,但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,苏杭这边也不好催促,但朝堂那边却是三五天来一道指令,要求平倭军尽快提军主动找倭寇决战。
朝堂如此决策和要求,也是因为张涛这个监军之前在汇报李家寨歼灭倭寇的战报上,言辞夸大,将平倭军的实力提高了一两个等次,也将倭寇的实力说得差两分。
这一个月来,蛮族军那边已经招收了六千辅兵,合起来差不多一万了。每天都消耗很大,训练也异常艰苦。不过,这些辅兵经过最初的艰苦之后,挺过来了,就感受到在蛮族军中那种快乐。
只要刻苦训练就能够吃饱,还能够有肉吃;官兵同吃同住,甚至连将军都跟他们一样吃住、一样训练,甚至正兵们的训练量更大。
人的心里满足感很奇怪,有时候要得到的非常多,有时候却又非常简单。这些辅兵原本居无定所,朝不保夕,成为辅兵后,虽说训练艰苦但人家将军都一样在训练,他们心里就满足而平衡。如此心态之下,对训练丝毫不排斥,也就有更好的训练效果。
对于体能训练、基本战技训练,有一个月的基础,即使这些辅兵今后在战场上遇到倭寇,至少不会比平倭军里的其他军兵差。他们的战力一时半会还不会体现出来,但平定倭寇很可能要一年,甚至更长时间。
有这些时间的磨砺,足够让这些辅兵脱胎换骨。
除了辅兵这边招收六千多人,粥场那边的人手也在膨胀,两千多人。人手多了之后,负担也是沉重的,至少一点,让杨继业比较满意,那就是粥场的人手,目前的情况下,能够做到收支平衡了。其中有好几个人有很不错的表现。
人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就不是简单地在村寨窜走,而是开始做具体的一些事务。比如说开始搞高度酒这个项目,依然是收购土茯苓,然后做酒厂。
高度酒的销量,在苏杭这里的市场,远远大于荆蛮楚地和垣武城。另一进项较大的,就是盐的贩卖。
这是刘裕等人明白杨继业办粥场的规模后,又不肯白拿他们送过来的米粮,便给他提供这样一条渠道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