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2章 倭寇来了-《一品权相》
第(2/3)页
“既然大家都知道这点,为何不将村寨、各户敢战之士集中起来,与倭寇拼杀?”
“杨先生,难就难在这里。自保家园,人人都愿意用命。可要组建民勇对抗倭寇,这些民勇又如何做得到?送命而已。”
“没经过严酷训练的乌合之众,确实只有送命一途。”杨继业说。“不过,请老先生放心吧。李家寨外不会出现大家担心的事情。当然,这个事情我没说,老先生也没听到,呵呵。”
“为何?”刘裕说,随即反应过来,“杨先生是说王府军已经抵达李家寨外?这……据我所知,朝堂的军兵还留在泾延镇那边吧。即使赶过来,没有半个月都没法赶到,即使到了,唉……”
“老先生,我们拭目以待?对了,我这边解决了米粮之事,也会赶回李家寨那边去。”杨继业故意将这些事情透露出来,也是让刘裕这样的大地主、影响力大的人物对他有更深度信任,以后在苏杭这边的谋图,才会顺利。
“杨先生肯去涉险,那是李家寨之幸,苏杭之幸啊。老汉再次先谢杨先生。”刘裕站起来,要给杨继业行礼。
杨继业急忙侧身避开,说,“老先生,杨某也是文朝一员,对倭寇那是同仇敌忾。保家卫国,匹夫有责。这些都是份内之事,当不得老先生如此。”
“杨先生如此情怀,那是文朝之幸。好,杨先生在苏杭这边有何所求,苏杭定然会尽力而为,不让杨先生失望。”刘裕稍微严肃地说。
“老先生言重了,”杨继业说,“几个月前,县学夫子以顽石为题,要学生作一诗,学生便以诗言志。得诗《咏石》: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小生此生不图什么,只求我朝万民安居乐业……”
“原来杨先生就是杨咏石,闻名久矣。得见杨咏石,果然少年英才,我朝之幸啊。”刘裕站起来,面色肃然。
如果仅仅是听杨继业的咏石诗,刘裕完全可一笑,但看到杨继业在杭城外办粥场,求购米粮,在李家寨外斩杀倭寇等等事迹,便明白面前这个看起来依旧稚嫩的少年,完全不能用一般的人来看待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