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1章 购米粮的路子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请便,我在这看看这里风景,很美的山和水。”杨继业说。

    不一会,大门吱呀一声开了。之前那个掌事人先出来,然后,出来一个显得很有文韵、儒雅、端庄之态的、五十来岁的人。这人一看,就是那种学识很好,持身很正的人。

    家里富足,有善良怜悯之心,本身好学,修身,这种人在周边的声望肯定很好。杨继业一见这人,心头微微一震,面色肃正一些,当下往前一步,说,“老先生好,小生冒昧打搅老先生清居,失礼了。”

    “客气客气。听家人说起,先生良善勤学,肯到寒舍来,万分荣幸啊。老汉刘裕……”这位是刘姓,在文朝可是国姓了。

    “原来是国姓老爷……”

    “老儿姓刘,祖上从川省搬迁过来,到苏杭这边四五百年了,不是国姓血脉。”刘裕说。

    “老先生善心善意,福泽延绵。老爷子是进士出身吧?”杨继业也在猜。

    “不提那些了,如今不过平平常常一老汉。看看书、习字,偶尔到园子里侍候一些草木。”

    “老先生那是神仙般的生活,好意境。陶翁不过如此。”杨继业说,自己身穿举人服,但老者似乎看不见一般,也说明这老者的身份不同。

    在文朝,文官如果在五六十岁,真不算老。六七十岁的,才是真正老前辈,谁见了都得小心问声好。但面前这人没有卖老的意思,让杨继业更多尊重。

    客套一番,随刘裕进大门。这寨子的防备工作也做得好,看来也担心倭寇到杭城来祸害。

    进院子,见这里的经营果然不同,虽说没有奢华之感,但整体布局却很大气,又显得朴素而自然,用心果然不同。

    进客厅,上茶。杨继业喝口茶之后,站起身来,说,“老先生,今天冒昧登门打搅,是想请老先生帮个忙。办粥场几天了,将带来的米粮消耗得七七八八,估计三五天就开不了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