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0章 粥场郑明亮-《一品权相》
第(2/3)页
“这个急不来。不过,要跟你说一个好消息。”杨继业说,“朝廷派来的剿灭倭寇的大军,已经进了苏杭,今年冬或明年春,会寻找倭寇接战,但愿一举能够灭掉这些倭寇,还苏杭一个平安。”
“谢谢少爷,不过,朝廷的军兵剿灭倭寇,怕是有些难啊。”郑明亮说。
“这么不看好朝廷军兵?”杨继业微笑地说。
“少爷,昨天施粥时,见到几个熟人。有我们相山镇的,也有台府那边的十来个人,这些人都是我在找寻弟弟妹妹路上见过,也并肩与倭寇打过的。不知粥场这边还要不要人手……”郑明亮平时也听杨继业说过,可以将信得过的人召集过来帮忙,才有此问。
召集人手,那是杨继业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。先不管这些人能够做什么,只要可靠,收拢在身边,苏杭这边的人,相对于蛮族的人,他们的视野、思路都要开阔很多。
“只要人可靠,能够做事,就叫他们过来帮忙把。”杨继业微笑地说。
“请少爷放心,我们一起杀过倭寇。也都是因为倭寇家破人亡的,为人都不差。其他的事情不一定能做好,但出一把气力,都行。”郑明亮说。
“嗯,没问题,明天你叫他们过来吧。对了,他们过来,暂时归在你们下做事。”杨继业说,“我估摸着,朝廷要抗击倭寇,这几个月杭城这边也难以安宁。大家在驻地这里,也要多加小心。特别是米粮,每天要施粥,存粮就得保护好,收买米粮也得加紧做起来。不然……”
“少爷,我可让人在粥场这边,我们再出去一队人买米粮。多一路人,总能够多一些机会。”郑明亮说。
“好这边你安排好就行。”对于这个郑明亮,杨继业见这些天做事还是有一些组织能力,自然会逐渐加大压力。
在杭城外围,所有活动都是以粥场为点,逐渐往外延伸。施粥的人家不少,有承诺的大家族,也有城外的一些大土豪。这些人,主要是怜悯苏杭流离失所的可怜人,特别是孩子和老人、女人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