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0章 平时多流汗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不是对我,只有你们变强了,才能更好保护自家的家、保护家里的亲人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一句话,就说透彻了。可见先生学识渊博,见地高深啊。”李强说,“先生,小老儿有一个不情之请,不知该不该说。”

    “老丈,就无需客气了。请说。”杨继业也知道,自己留在李家寨,自然有不少事情可做,最可能的,就是寨子里的一些学子,让自己给他们进行一些座谈。

    “先生说举人大人,学识高深,渊博如海。先生在小寨停留,福泽李家。小老儿厚颜,想请先生为寨子里那些读书人讲一讲课,让他们也开一开眼界。不知先生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“苏杭全境是文朝读书气息最为浓厚之地,学识高深之人处处可见。老丈,我虽然秋试中侥幸高中了,论真正学识,未必有化学兄强啊。”杨继业也知道,自己所学的东西,在文朝未必适合。

    李化学便站起来,朝杨继业一揖到地,说,“先生是前辈高人,先生如果你得先生提点一番,感激万分。学生有幸,能得先生指点一二,是我荣幸。还请先生教我……”

    对杨继业这样的人,李化学是非常好感的。文人身弱,可儒将在文士中也是有很高声誉的。特别是在乱世,对于定鼎安定,救民于水火,更是年轻人的向往。而李化学亲眼见杨继业在面对倭寇扑来,指挥若定,弹指间将倭寇消灭,这样的事迹让他如何不心潮澎湃?

    至于学识上、对于经书典籍的研学,到李化学这种准备冲击秋试的秀才,都会做好备考准备的。

    秀才和举人完全是两个层次,在文朝而言,秀才的人数绝对超过举人百倍。在学识上,彼此之间或许差别不大,但地位上是两个阶层。秀才依旧是民,举人却是官身,有做官的资质了。

    杨继业年少,颜值也高,加之面对倭寇依然沉稳不动神色,对于李家寨的读书人,那是另外一种高等级的存在。

    在李强、李化学等殷勤之下,杨继业便应下了,在自己留居李家寨期间,找时间给李家寨的读书人一起交流读书心得,这也是他游学的一个目的。

    杨继业答应下来,李家寨这边便传开了,几乎所有的读书人,都主动地进行学习、读书,让自己在杨继业面前有更好的表现,免得让先生失望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