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3章 杨咏石的曾经-《一品权相》
第(2/3)页
“十六岁。”经历说,“十二岁那年得秀才功名,今年考举人,一举而成。才学上,在荆蛮楚地那边名头不小。”
“将军,杨咏石的文名在京师也有传言,不过以前只闻其名,不知其还是少年。少年高才,倒是要见一见。”于连欣说。“苏杭这边,倭寇乱境,各地估计都比较混乱,还是劝其离开才好。战场之上,兵凶战危,真不是游学的时机……”
“将军,王府军一万军兵,其中有三千部众,是蛮族人。这些蛮族人跟杨咏石之间关系非同寻常,我估计,等真正与倭寇接战后,杨咏石也会留在蛮族军兵之中……”经历说,先把这个事情透露出去,以后杨继业真如此做,也不至于太突然。
按说军中是不容许外人进来的,但杨继业与蛮族军之间,本身就有那种身后的关系,为蛮族军出谋划策,也是必然。当然,经历不会提起当初在生蛮六月六祭祖上发生的事情,这件事王爷绝对封口,谁也不得提起。
军帐之中,有文士存在,那是正常的情况,不然,这些将军或各级带兵将领,又如何处理军务?军中也需要参赞之类的角色,才能够让一支军撑起来。
王府军经历与于连欣这边接洽好,才返回军营,自然将粮草这类都安排妥当。粮草本身是地方解决,目前地方官还没出现,自然也不能立即兑现粮草供给和调拨。
等经历走了,于连欣对徐金胜说,“将军,我之前看了荆蛮楚地过来的军兵,印象还不错。或许是到这里休整了几天的缘故,这样的军兵上阵对敌,是没问题的。
对了,经历在路上说,他们军营只有七千人,还有三千军马是纯碎的蛮族军。这一支军不好调配,据说出来之前,与镇边王爷议定过,听调令参战,但他们不会前来送死。这个话我问了经历,对方却没有说明白。”
“还有这等军马?听调参战,又不完全听令,见机行事?岂有此理。”徐金胜有些恼怒。
“蛮族之地出来的人,经历说,蛮族军驻扎也不跟他们一起,甚至开拔过来,也不是一起前来。目前也不好怎么压制他们,等大军齐集之后,升帐时再看情况?”于连欣也不知要怎么处理,“要不然,我明天找蛮族军去看看?”
“先看看也好。不是说那个杨举人与蛮族军关系融洽吗,找他问一问。”徐金胜今天得到不少关于杨继业的信息,印象得到加强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