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8章 九个一-《一品权相》
第(2/3)页
“周兄,杨咏石本来就入我华新社,自然是华新社一员,有什么不对吗?正好你文峰社还有周远山,与杨咏石一拼,我想,周兄肯定会胜出的。”孙晓君故意这样说,倒不是贬杨继业,而是因为周远山三十多岁,杨继业才十六岁,年龄上的差距大了。
“作诗写句,又不是那些下人担担子。看的是谁悟性高,圣学得用心悟。”周学朝冷声说,知道孙晓君故意将这个年龄问题摆出来,那是在为杨继业争年龄优势。
虽说这样的比诗、论诗,是不看年龄大小的,但在各人心目中,对于年龄还是有自己的看法。
实际上,一个人的才华、才学,与年龄还是有较大关系的。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事,还有就是经历,也是积累才行。
杨继业对此自然不多说,等孙晓君说后,周学朝继续说,“要不这样?我们这边先来?算是让华新社占先了吧。”
杨继业这时候,自然要占据更多的优势,说,“之前两次都是文峰社的人先,这一次还是我先抛砖引玉吧。”
孙晓君原本想等杨继业最后,这样也可看看周山远的实力,就更有把握些。只是,见杨继业已经站出来,也不好多说。
周学朝见杨继业如此,笑起来,说,“杨学弟想先,可不要后悔哦。”
杨继业微笑着,先看一圈书生,见他们都带着期待之态。然后微微一笑,随即,将注意力放在远处江边的一条小渔船上。
他看得有些专注,时间也稍嫌长,使得孙晓君、钱儒龙等人也随同看过去。周学朝、周山远等人也顺着目光看去,而后更多的人都看向那边的情景。
有些人的视野被树林遮住,看不到具体的东西,反而更着急一些。见人们的注意力被引过去,杨继业自然在心中笑起来。远处的小船、渔人等,都是他先前就叮嘱巫豹安排人去做这个样子。
这时候,杨继业将桌上的纸和笔拿来,铺展开。挥笔疾走,笔下出现一行字:
秋江独钓
——城南露洲文会即景
一蓑一笠一扁舟,一丈丝纶一寸钩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