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7章 诵诗扬名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击鼓、鸣炮,即是文会开始。但高台上,群情虽激动,可没几个人真的就急着将自己的诗词拿出来。有组织的人员,这时候将文会献诗的约定申明清楚,也就是参与文会的学子们,都可以秋、中秋等为题来作诗,也可以面前的情景来作诗。

    每个人最多限定三首诗,但最初的一首诗不达到中平以上,就没有资格再作诗了。所以,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首诗,或者说一个人其实也就一次机会而已。

    对于这样的情况,孙晓君等主要社团这边,是有准备的。三大社团之间,会轮流让普通的会员先作诗,也是一种比斗。在这方面,有加入文学社的书生,就可更好地表达自身的诗词,不至于在哄闹中淹没。

    杨继业、孙晓君、钱儒龙等是华新社的最主要骨干,一开始都不会出面,所以,开始的成员斗诗,也都是你一首我一首进行对比,偶尔有些句子精彩,便被抄下来,聚集一定的数量,便送往楼船上,等大佬们品评。

    如此一个多时辰,听了好多的诗。杨继业有些麻木,对作诗和品诗都失去了感觉,思维上都迟钝了。

    中午偏后,高台上的人纷纷将带来的饭食、水果等拿出来,在台上进食。也算是今天文会进行到一半了,到得此时,其实还没有几首诗可传颂级别的出现,对垣武城这里也是正常的情况。

    垣武城虽说商业发达,但文脉方面,确实远远偏于落后。甚至整个柳省,也都处于这样的水平。也就是说,柳省的举子,走出柳省,那些科考大省的举子对他们就像垣武城对柳河县城的秀才一样。

    杨继业对出现的诗词比较平凡,完全接受,倒是巫小陆一天见人做出这么多的诗词,又觉得每一首诗词都很不错,便有大开眼界之态。

    吃过中餐,巫小陆悄悄地说,“杨大哥,等下该你出手,吓他们一吓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只能说还可,不至于像之前的诗,会出名。”杨继业笑着说,“小六,中秋和中秋节的诗词都不好写了,你知道前朝的苏轼吧,他太狠,让大家都难写秋词啦。”

    “苏轼?我知道的,杨大哥说扣肉就是他做出来,才叫东坡肉吧。”巫小陆笑着说说,杨继业也有些无语,如果不是因为有东坡肉,估计巫小陆都记不住苏轼这位大佬。

    餐后,大家麻木和迟钝的神经再次活跃起来,参与文会的人也知道,下午,才是最为精彩的时段。各大社团的核心成员,也会陆续出诗词了。

    这时候,文峰社的周芳将一片词递上,立即有人在高台上大声诵读: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