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6章 太子太保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张洪庭目前在京都帝位确实高,那时因为他在儒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,但在朝政上的事务,张洪庭却是受到不小的挫折。之所以受挫折,也是因为他官居太子少保,而太子如今不过处在苟延残喘的状况,整个太子府的实力、影响力,在朝堂差不多消弭干净。

    正常情况下,太子府原本该有一套如同简化了的朝堂:三公六部对应与朝堂的行政体系,这样是对太子以后接掌大统的准备工作和实习,免得今后帝皇仙去,太子接位,不知如何运转朝堂,受到朝臣的操控,权力旁落,甚至被替代。太子在太子府,先熟悉朝堂的运作,有了实习的机会,才使得大统传接不辍。

    可五年来,太子病危,文昭帝对此不闻不问,太子府因为太子不能坚持工作,使得本该有的权限,逐渐减掉、删没。

    张洪庭作为太子太保,在朝堂上为此抗争过,但对权力的削减,一开始的出发点都是为减轻病重太子刘静的压力,出于好心、善意。等到一定程度,太子府的人察觉到权力严重削减,再提出抗议,已经无力补救。

    太子府的影响力也随着刘静病体拖延,大家对太子府再也没有那种自发的尊重和敬畏,又有谁肯真正帮张洪庭?

    哪怕张洪庭在儒林中的威望高,可在太子府的问题上,依旧没有作为。张洪庭精研儒学,成就很高,智商自然没问题,不过是他平素没有将精力放在政务上而已。

    看明白太子府的趋势,但张洪庭也不会因此就脱离太子府,他的职位依旧,也不可能离开太子府。

    朝堂上的事情,只要打上印记,一般而言,都难以改变立场,投入到其他阵营。对此,张洪庭也明白,这个事关他的声望、名誉,即使太子刘静病亡,对他的职位和地位,影响都不会大。

    五天前,礼部右侍郎裴清康主动找了张洪庭,两人虽说是喝茶而已,然后谈儒学。但张洪庭自然听得出来,裴清康找他的目的是什么。只要张洪庭给出一个口头承诺,甚至只要一个暗示,就是对方找他的意图。

    从裴清康的语气推测,或许有人要对太子府动手,要他别插手这个事情。哪怕他装病几天,错过这个时间都好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