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竹 诗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杨咏石?自封的吗。”中年文士讥笑一声。“荆蛮楚地出名,真是好大的名头啊。”

    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

    烈火焚烧若等闲。

    粉身碎骨浑不怕,

    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
    这一首《咏石》诗,恰好是本人在县学考察学业时所作。小王爷可为我作证,不信啊,你问问小王爷吧。”杨继业说着指了指刘浪。

    中年文士好歹是进士出身,原本对杨继业能不能做出什么诗句来,不太在意。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,又有多少诗才,有多少见地?论才华,不可否认是有少年天才的,但杨家那个书呆子,除了读几本经典传承并没听说过作诗,哪怕也曾作诗,却没有丝毫名气。

    科考对诗才的要求并不高,中平即可,但诗才却不一样。只是,这时候中年文士将《咏石》诗品味一下,脸上即便凝重了些。

    文无第一,文人相轻。但对诗词而言,做出来的诗句,还是有明显好坏的。中年文士也知道,他们今天所作的诗,高下之分肯定很难争辩,判定,但如果杨继业做出的诗句狗屁不通,那还是可碾压对方的。

    如果说这诗是杨继业所作,对他的压力,一下子就山大起来。

    中年文士自然不会去找刘浪求证,冷眼看着杨继业,说,“杨秀才,你诗才如何,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你再输一场,那可没有机会了。”

    “谁输谁赢,你还看不到吗?说句难听的话,你这个狗头军士真不合格。你要听我一句劝,从今天起,离开朱成章或许还可保住小明,不然啊,肯定没有善终。”杨继业如今毒舌起来,也是非同小可。这哪是书呆子能够表现出来的?

    “死到临头,还在巧言令色。”中年文士恼羞成怒,说,“出题吧,让你死得快一点。我们请皇孙出题,杨秀才有没有意见?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