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穿杨箭-《一品权相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原右丞相杨文盛就是杨继业的老爸,作为老来得子,杨继业却没有丝毫娇生惯养的福利。六岁就开始蒙学,八岁考童生,随父亲发配到荆楚蛮地后,十二岁那年参加国考,顺利拿下秀才身份。

    随后,每天静心研读圣贤文章、科考范文,练字,写文章,每一个月仅有两天的休假,可外出家门,参与荆楚蛮地这里的年轻人活动。为此,杨继业的死对头刘浪,给他一个绰号:书呆子。

    常年与书、纸、笔为伍,杨继业一副文弱书生体质,那是很正常的。杨家不求他威武雄壮,只要求他熟读文章,将学业做好,文运昌隆,在国考上一步步登上巅峰,完成继业之壮举!

    搜检到这些大致的信息,让杨继业很无语。

    一个被皇帝赶出朝廷的右丞相,已经完全失势了,但右丞相还在做梦,妄图在儿子身上复兴、上位。文朝对于考举子谋出路,确实是一通天大路,文官掌权,武官受到文官制约与名义上的统辖。

    但像杨家目前的情况,杨继业考中秀才已经到天花板,想考举人是不可能被录取的。其实,杨家父子也明白这一点,但他们却选择忽视。或许是杨家父子都在期待三起三落那种人生机遇。

    左丞相朱子善绝对是盯死杨家,找到彻底灭除杨家的机会,哪会让杨继业考中举子?这是来至朝廷方面的因素;地方上,荆楚蛮地这边的考业,每一届开考的结果,最多三人获得举子名额。

    这并不是荆楚蛮地考生水准都差,而是朝廷在政策上有意压制边关之人,免得这里的地方势力过大,难以掌控,尾大不掉。地方掌权者,又如何会将难得的名额,落到杨继业头上?

    明知各种外因限制,绝对不会让杨继业考中举子,拿到殿试资格。杨父对于杨继业寄予很高期望,一直严厉督促杨继业在苦读、苦练,勤学不辍。

    不过,杨父对小儿子的呵护还是很用心的,从小将家养子杨猛,派在杨继业身边,严防杨继业的安危之事。

    这一次的三月三游园,杨继业被放风出门,参与柳河县的青年春游活动:聚会、交友、吟诗、对句,更主要的还有女子出行。杨继业书呆子性情,可交友还是必须的。

    荆楚蛮地春来迟,这时节,从县城边流淌而过的河水还冰冷,河岸的老柳林才有一些嫩白带绿的芽叶。

    好在风已经带温,阳光大好,关在家里一个冷冬的年轻人众,自然很有游兴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