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军旅文学的自由王国-《文豪1983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裴顺化的事情死无对证,他自己又受了伤。于是没有受到任何追究,顺利回到河内。

    到了河内他才知道,原来“常征”同志还未病故,只是病重得厉害,已丧失了行动能力,因而提前宣布辞去职务。

    越南高层陷入到短期内的混乱,封锁了消息。各地实权军头纷纷回到河内,一时间,竟然没有人在意老山前线到底怎么样了?

    死几个人又如何?哪里有人在乎。

    裴顺化回来后,自然要去找“常征”做他的述职报告。他来到病房,只见到领导脸色发黑,很是虚弱。

    他吃力的说出一句话。

    “你见了余切,你觉得他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他真是当世文豪!乱世豪杰!”

    听到裴顺化的话,“常征”同志立刻流露出向往的神色。

    也许“常征”同志之所以要停战,就是为了使越南国内也诞生像余切这样的当世文豪,小国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才能攒出这么一位文曲星啊!

    裴顺化不知道如何表述他和余切共事的经历:这种人在越南是没有的。

    国父胡志明多才多能,像是天降猛男一样,但他既生的不够威猛,写的那些打油诗也不怎么样……像余切这类男人中的男人,本身就会使人欣赏他。

    领导受限于病体,并没有给出什么明确的反馈,只是略快的眨了眨眼睛。

    “你再多讲一点,余切的事……”他又说。

    于是,裴顺化把经历都一一道来,讲到余切带枪上前线时,“常征”两眼放光;他讲到余切写完,前线不少人看着慨叹时,“常征”同志木讷的望着天花板,似乎也准备长叹一声。

    “余先生还讲过小国的民族性,他说,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是次生文明,靠别人来塑造自我认同。所以我们如此反复无常,令人发笑。”

    于是,那声叹息声就在裴顺化的耳边响起。

    也许这正是文化的磅礴伟力,它像幽灵一样,隐藏在民族国家的背后。当你忽视它的时候,就会爆发出破坏性的力量。

    倘若小国无法壮大自身,构建起国族认同的话,自然而然要被其他上位替代的大国同化去。

    胡先生为什么终生没有和曾雪明相认?

    其实,这正是原因所在。

    随后,有人告诉裴顺化,“常征同志最近一直《共同警备区》,每晚上都要听一些。我们念来给他听。”

    听?

    这是应当的。在老山前线,经翻译后的《共同警备区》已成为数万越南兵的回忆。

    越南这个地方,长期缺乏优秀作家,战乱下又极度渴求文化作品……余切这种国际级的作家肯进来这个小池子,他的又不要钱,就像是霸王龙进了动物园,简直是横行霸道,一起上也不如他!

    裴顺化没想到这就是最后一面。

    当晚电视台忽然播报新闻,这位领导安然离世。随后河内为他举办了规格很高的葬礼。

    裴顺化则因为此前和余切在前线慰问,被请到一件封闭的屋子里进行调查。他不能联络外面,每天只有报纸可看。这期间,裴顺化心态很好,一直查看新闻,研究自己什么时候能结束禁闭。

    答案是积极的。

    近来的新闻都指向一个事实:越南不会改变原有方针,友好会持续更长时间。

    “常征”死后,全世界的媒体蜂拥而来,《日本共同社》派人在河内的街头采访。

    日本记者问一个医院护士怎么看常征去世,对方直接回答:“我害怕又要打下去。”

    两年前,同样是《日本共同社》,他们采访了一个24岁纺织女工,那个人麻木的回答“上面如何都一样,只希望下一个人能让生活好过点。”

    十年战乱,越南工业产值比十年前还低,粮食要靠配给,通胀率年年飙过50%。
    第(1/3)页